您現在的位置: > 新聞中心
紀實:和美醫療李紅霞教授仁心仁術獲患者好評
【編者按】2018年6月,在讀研究生小芳的母親被查出子宮內膜癌II級,經過手術以及術后25次放療、6次化療后,原本以為渡過難關,卻被醫院告知疑似“癌癥復發”。不愿放棄的小芳揪著“疑似”這一根救命稻草,最后來到了北京,找到了北京和美婦兒醫院的李紅霞教授,有了轉機。以下是對小芳本人的采訪實錄。
漫長5月:重擊之后收獲希望轉而成傷
今年6月,媽媽因身體不適去我們西安當地一家知名醫院就診,期間行診刮術做病理分析,最終確診患子宮內膜癌II級。一聽“癌”,內心百感交集,更擔心媽媽的狀態。經過和醫生溝通,媽媽對治療才有了信心,并在6月27日接受開腹子宮全切術+雙附件切除術+盆腔淋巴結清掃術。醫生根據術后病理分析給媽媽安排了25次放射治療以及6次化療,我和家人都很期待治療順利開展,讓媽媽少吃苦。
猶記得10月底第5次化療前,盆腔CT檢查顯示近左側盆壁囊腫,大小約3.9*2.6cm。也就是媽媽完成第5次化療,醫生告知我們可能是復發,這個消息簡直是晴天霹靂,媽媽堅持了那么久,怎么接受得了這樣一個結果。
奮力抗爭:輾轉兩地多院只為一個希望
醫生并沒有為媽媽的“復發”最終確診,我們就像是揪著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去尋找一個希望。讀研期間,我對北京醫療有過了解,但凡有一線生機,我總覺得會是在北京。經過網上咨詢對比,我們選定了北京的兩、三家知名醫院,希望能夠一切順利。
11月13日,媽媽在其中一家醫院做了PET-CT,發現膀胱左后方軟組織腫塊,葡萄胎代謝增高,考慮系復發灶。當時醫院讓就診外科,而外科的建議是切除膀胱,做“人工膀胱”,你都無法想象這會給生活帶來多大的困擾。而其他醫院也都是給出“復發”的結果,這讓我們的情緒一度跌至谷底。
幸福時刻:關鍵一搏終展久違笑顏
經歷這么多波折,看著媽媽默默落淚,我真的特別難受,我還要再搏一次,一定會有更好的辦法。那幾天我就在好大夫上尋找專業醫生,當時我看李紅霞醫生的履歷特別豐富,是治療這方面疾病的專家,又是教授,還查看了很多她和大家的互動,就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她,當晚我和李教授聊了很多。深入了解之后我便安排好家人來北京和美婦兒醫院百子灣院區就診,當時我和媽媽一樣,內心十分忐忑,在害怕、也在期待。
就診期間,李教授認真了解了媽媽的病情,還通過內診進一步判斷包塊的部位和性質,結合多年臨床經驗她作出分析:“不像是殘端轉移,包塊貼近盆壁,位于淋巴清掃的部位,淋巴結清掃完之后淋巴回流受阻產生淋巴囊腫,一旦淋巴囊腫合并有感染,炎癥也可使PET-CT出現葡萄糖代謝增高?!碑敃r我就很激動,李教授是第一個說我媽是淋巴囊腫的可能,“復發”一旦轉變為“淋巴囊腫”,對媽媽而言也會放松許多,這也是迄今為止最美的答案了,也就是此刻,我竟捕捉到媽媽那久違的笑顏。
感恩緣分:所謂幸運必由“專業”保駕護航
李教授不僅專業,對待病患還特別貼心,遇到她是我們的福氣,不僅僅是因為“美麗的可能”,更是在接下來的治療里給予了我們莫大的幫助。
當時是11月底,李教授為我們聯系朝陽醫院的王淑珍教授幫我們開核磁申請單,相比于CT,核磁能夠從矢狀面、橫切面、冠狀面多方位去觀察這個包塊的性質和部位,有更高的診斷率,此次核磁結果正如李教授所說,我媽并非“復發”,真的是“淋巴囊腫”;李教授還為我們聯系301醫院病理學專家劉愛軍教授幫我媽做病理切片會診,結果顯示是中等分化,局部低分化,也就是腫瘤預后差,容易復發和轉移,需要及時鞏固化療。
考慮到之前西安時安排的6次化療只做了5次,在完成最后一次化療的基礎上,李教授又為我媽增加了2次化療。因為跟李教授往來建立起了信任,還有就是和美的良好環境和貼心服務,能一定程度上緩解媽媽接受治療這半年來的消極情緒,這3次化療我想選擇和美。
李教授不僅貼心還很細心,在用藥選擇上看出了我的猶豫,主動詢問我是否有經濟上的困難,在了解情況后,她重新制定了用藥方案,按照一線用藥標準,幫我媽優選了同一種藥物的國產藥品,從衛生經濟學的觀點看這個藥又便宜效果又好,而可能伴有的過敏反應,會由醫生、護士嚴格進行預處理,并陪護監測預處理效果,保障媽媽的健康。還記得當初“復發”時四處求醫曾被拒絕治療的經歷,像和美這種特別需要耐心的預處理操作肯定很多醫院不愿意做。
化療前30min的預處理,李教授、其他醫生還有貼心小護士都陪在媽媽身邊,真的讓人感覺很溫馨、很放心?;熎陂g用藥也是相當嚴格、專業,根據我媽的身高、體重等精確計算出體表面積,按照標準確定藥物劑量,比如紫杉醇的測算后的規范化用量是300mg,比當地化療時的240mg多用了60mg,對于我媽病情康復有著積極的效果;同時李教授她們還嚴格執行3小時內輸完紫杉醇,1小時內輸完卡鉑操作規程;而且李教授每次查房都會詳細詢問病情,認真做體格檢查,媽媽的狀態也越來越好,真的是找到了那個希望。
最后,真心感謝每一位幫助過我們的醫療工作者,和美的李紅霞教授、朝陽醫院的王淑珍教授、301醫院的劉愛軍教授,還有那些照顧我媽媽的護士以及醫院工作者!